欢迎访问本网站!

梁鸿:从女性文学的角度来理解门罗的作品
日期:2013-10-11 10:08:15  发布人:admin3  浏览量:71

文学批评家梁鸿教授

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腾讯文化针对这个消息,连线采访了正在美国访问游学的文学批评家梁鸿教授。

对于门罗获奖,梁鸿教授表示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实至名归的荣誉。总的来说是对当下西方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传统的一个客观反映。在西方文学史上,向来兼容并蓄,对女性的男性的乃至同性的都不排斥。对女性文学从来是接纳包容的,比较鲜明的代表是莱辛的《金色笔记》。她更是笑言,这次一群老头把一个奖给了一个老太太,做对了。

对于门罗的作品特色,梁鸿教授认为她的作品生活化的气息很浓厚,致力于关注生活的细微之处,文字中的内在情绪并不尖锐,是非常平和的。而且她的手法也不是五花八门的现代或者后现代的写作技巧,整体风格较朴素、沉稳,没有鲜明的实验性。

从这个话题引申开来,梁鸿教授对西方文学中的女性传统进行了盘点。她坦言,做文学批评这么多年,对女性文学和女权主义的理论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也回忆了自己在读博士期间一度想将毕业论文定为女性文学研究的经历。说起米勒、波伏娃等女性作家和《第二性》《圣杯》等作品也是如数家珍。比较有代表性的,像英国作家伍尔芙的 《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她在作品里面提到了一个设问:莎士比亚有个妹妹会怎样?是不是一定比莎士比亚笨?是不是从小就要做女红,将来准备嫁人?所探讨的是女性真正的自我存在和女性是否应该有继承权的问题。除此之外,伍尔芙还提出了一个颇具无厘头气质的问题:女人该不该给外出打仗的英国军队捐金?伍尔芙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虽然看上去英国军队在保卫家园,但是这个家园是男权的,没有女人的份儿,所以捐与不捐的效果是一致的。而其她像女诗人西尔维娅的作品都带有很强的女性注意色彩。

在中国的作家中,女性作家的文风和贯穿在文字内的意识也在不断变化。翟永明早期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女性主义色彩。算是萌芽阶段。到了《祖母绿》《方舟》等作品中,着眼点在于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上,张扬爱情之伟大。再后来,到了林白、陈染等人,则是明显的自我意识的生发,包括性独立意识的崛起。

对于加拿大文学的评价,梁鸿教授认为它受英语语系文学的影响最大。虽然加拿大也有法语文学,但是法国文学的类型特征与英语文学表现差异很明显,比如加缪等人的作品实验主义的意义就非常明显,文字节奏情节设置也都很有创造性,具备一个非常超前的哲学意识。这个特点,在加拿大文学身上,表现是不明显的。

当记者问到门罗的获奖算不算是对英美地区女性文学成就的一个总结的时候,梁鸿教授说广义上可以这么认为,但是不能忽略她本人的创造性,作家的创造性往往是超脱于地域性的。就像莫言,虽然可以说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某种成就,但是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他个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创造性。(转自腾讯文化讯 

核发:0 点击数:7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湖南女子学院版权所有 湖南女子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承制 Email: hnndedu@tom.com